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2017年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保护消费者权益新制度启动的第三年。去年315晚会上将黑心外卖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逐一曝光,今年315那些行业企业又将“榜上有名”呢?
服务类投诉“远程购物”排第一
315晚会将“网络诚信”作为主题,并非无迹可寻。据全国消协发布的报告,2016年,远程购物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投诉量超过网络接入服务和移动电话服务,排名第一。
而远程购物投诉排名第一,与电商普及有关。全国消协接到的相关投诉主要包括质量问题以及实物与宣传不符等。
此外,2016年,生活、社会服务类合计投诉64,685件,排在服务大类投诉的第一位。生活、社会服务类消费纠纷集中在餐饮、住宿服务和美容、美发行业预付卡消费领域,消费者反映主要问题包括住宿环境差、收费不合理;消费者主动中止消费,退款难;经营者擅自变更预付费(卡)合同条约,拒不履行之前办卡时的约定;变更经营信息、搬迁、停业、装修不告知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不便或损失;美容美发效果与宣传时差异大或产品不安全导致过敏或强制消费等。
商品类投诉:手机汽车服装排前三
在商品类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通讯类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和服装,这三类产品也有可能成为315晚会关注的焦点。
通讯类商品中,手机充电问题和电池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投诉最多的。2016年三星Note 7手机爆炸事件直接导致三星集团受到重创。在事件发生中,不难看到作为知名品牌却没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表现出与品牌相符的售后服务,甚至在海外出现数起爆炸事件后,三星官方仍然表示:中国大陆地区手机不存在安全隐患。最终的结果也“打脸”了三星官方。
除了三星外,苹果、小米也曾在2016年出现过爆炸事件,甚至有用户被严重灼伤,而官方也同样缺乏相关解释。从几大厂商手机爆炸事件可以看出,厂商对于产品质量把控较低,售后服务业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机质量问题或将成为今年3.15晚会关注的重点。
除了手机,汽车类商品也是投诉的“重灾区”。据消费者协会的统计,2016年关于汽车类的质量投诉高达35802例,占到所有投诉总量的16%;汽车召回首次突破1000万辆,同比增长103%。其中,气囊安全问题成为投诉量最多和召回率最高的问题之一,“安全”也因此成为2016年的关键词,在所有召回的车辆中,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占据了总量的半数以上,共召回64次,涉及643.02万辆,其中不乏一些豪华品牌的产品。
居于全国消协投诉量排行榜第三位的是服装(第四为鞋)。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服装鞋帽类投诉57,009件,其中质量问题投诉37,629件,售后服务投诉7,598件,分别占服装鞋帽总量的66.01%和13.33%。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服装涉嫌造假、售后服务不完善、质量问题等。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生产力的观念,整合有形与无形资产,实现“双赢”发展目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塑造诚信务实的文化底蕴和注重承诺的优良作风。这对企业能正常的贯彻管理制度和规章十分重要,能奠定员工对企业的最原始的忠诚度,也为企业管理者落实和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创造现实土壤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