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的看法和反应,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应很重要,因为这一点,很可能会对中国外贸货物出口、海运物流和对外交流造成影响。这一仗,我们一定要赢!
日前,来自中国、巴西、泰国、美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16名世卫组织专家齐聚在日内瓦总部召开“紧急情况委员会会议”,多次讨论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在1月26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报告中指出,“中国面对的疫情风险非常高,而在区域与全球的风险水平属高。”世卫组织在报告脚注中表示,该组织于本月23日、24日及25日发布的报告中称疫情风险“中等”是不正确的。26日、27日的报告中,对全球风险的措辞均已使用“高”。世卫组织发言人沙伊布(Fadela Chaib)表示,此前是“用词上的错误”。
如果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如何?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一旦某种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相当于向世界各国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应对行动,疫情将无法被妥善控制。
一旦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突发事件被世卫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第十五条 临时建议
1. 若按第十二条确定正发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干事应当根据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发布临时建议。可酌情(包括在确定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结束后)修改或延续此类临时建议,此时也可按需要发布旨在预防或迅速发现其卷土重来的其它临时建议。
2. 临时建议可包括遭遇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缔约国或其它缔约国对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或)邮包拟采取的卫生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国际传播和避免对国际交通的不必要干扰。
3. 临时建议可根据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程序随时撤消,并应在公布三个月后自动失效。临时建议可修改或再延续三个月。临时建议至多可持续到确定与其有关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的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
第十六条长期建议
世卫组织可根据第五十三条提出关于常规或定期采取适宜卫生措施的长期建议。缔约国可针对正发生的特定公共卫生危害对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或)邮包采取措施,其目的为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国际传播和避免对国际交通的不必要干扰。世卫组织可根据第五十三条适时修改或撤销长期建议。
第十八条针对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邮包的建议
1. 世卫组织针对人员向缔约国发布的建议可包括以下意见:
–不必采取特定的卫生措施;
–审查在受染地区的旅行史;
–审查医学检查证明和任何实验室分析结果;
–需要做医学检查;
–审查疫苗接种或其它预防措施的证明;
–需要接种疫苗或采取其它预防措施;
–对嫌疑者进行公共卫生观察;
–对嫌疑者实行检疫或其它卫生措施;
–对受染者实行隔离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追踪与嫌疑或受染者接触的人员;
–不准嫌疑或受染者入境;
–拒绝未感染的人员进入受染地区;以及
–进行出境检查并(或)限制来自受染地区的人员出境。
2. 世卫组织针对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邮包向缔约国发布的建议可包括以下意见:
–不必采取特定的卫生措施;
–审查载货清单和航行路线;
–实行检查;
–审查离境或过境时采取消除感染或污染措施的证明;
–处理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邮包或骸骨以消除感染或污染源(包括病媒和宿主);
–采取具体卫生措施以确保安全处理和运输骸骨;
–实行隔离或检疫;
–如果现有的一切处理或操作方法均不成功,则在监控的情况下查封和销毁受感染或污染或者嫌疑的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邮包;以及
–不准离境或入境。
也就是说,如果被列入的话,中国将被界定为实质上的疫区国。
这一“标签”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从而导致国际社会中断与疫区国家的旅游或贸易,其效果不亚于一场国际经济制裁。
任何他国的车、船、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经停我国,将视为经过疫区,事后必须接受特殊疫区观察。一旦疫情失控,中国的出口货物都将视为疫区国产品,被世界市场所排斥,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将受到极大的打击,对于国家的负面冲击或将远超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经验表明,“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卫生组织不会轻易宣布,因为这一“标签”可能会引起邻国及全球恐慌,从而导致这些国家关闭与处于疫情中心的国家的旅游或贸易,对疫情波及地区民众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无论对中国还是全球,都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海事专业律师任雁冰表示,“就海运及跨境贸易而言,《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包括相关规定,其第二条“目的和范围”明确,相关应对措施系“针对公共卫生危险,同时又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造成不必要干扰”,在此原则下,其他具体措施对海运及跨境贸易预计会产生一定影响,包括采取额外卫生措施并支付相关费用,但其影响程度不应对海运及跨境贸易产生实质性阻碍。”
中国疫情尚未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日会议结束后,现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毫无疑问在中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尚未变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时尚早,主要原因是中国之外的感染人数还比较有限,而且中国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但,委员会专家之间存在分歧.10天后将再度召集会议.一些委员专家认为已经发生大规模人传人现象,而一些专家认为还需要更多人传人的确切信息才能作出判断。根据声明,突发事件委员会准备大约10天后再度召集会议,或应谭德塞的要求提前召集会议;谭德塞在发言中表示,他将根据疫情发展随时提请突发事件委员会召集会议。也就是说,接下去的10天内,世卫组织将根据中国疫情传播和控制的情况,来再审议是否要将中国列入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切还要取决于中国的防疫结果。只要疫情在可控范围内,就不会触发中国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就是不会宣布中国为疫区。
干散运、集运市场均将受影响 航运股大跌
起运港 | 目的港 | 船公司 | 20GP | 40GP | 40HC | 有效期 | 详情 |
蛇口,深圳 | 新德里 | HP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大铲湾,深圳 | 那瓦西瓦 | ZIM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新德里 | HMM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加尔各答 | PI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钦奈 | RC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那瓦西瓦 | RC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杜蒂戈林 | WH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达得里 | WH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班加罗尔 | SITC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
蛇口,深圳 | 艾哈迈达巴德 | PIL | 1850 | 2100 | 2100 | 2025-06-13-2025-07-14 | 详情 |